他40年深耕民族学研究,主持数十项民族学相关研究项目,将论文写在荆楚大地上;他先后赴国内外多地讲解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荆楚文化,并作为主要发起者之一,编纂出版了400余万字的《中国土家族大百科全书》。
他是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黄柏权教授,他常说:“我是靠读书走出来的土家族山里娃,总想着能为教育和保护民族历史文化传承做点事。”
(楚天都市报报道截图)
四十年躬耕三尺讲台
从教40年来,黄柏权先后做过中学老师、大学老师、教育管理者,经历了培养中学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所有环节。他先后承担中学历史和“中国史学史”“民族理论与政策”“民俗学”“文化遗产概论”“武陵民族走廊”“史学名著研读”“社会文化史”等本科、研究生课程,并与教学团队一道积极探索综合性大学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和历史学相关专业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黄柏权热心培养学术新人,先后担任7所高校、十多个学术团体的兼职教师或顾问,4个学术杂志编委,担任多种社科课题和奖励评审。借着工作机会,他耐心指导省内外高校青年教师、业余研究者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引导一百多名青年研究者走上社科研究的道路。
黄柏权的第一位研究生、铜仁学院副教授黎帅回忆说:“黄老师不仅在学业上全方位指导我,还在生活中给了我很多帮助。读书时我跟着他参加学术会议、做田野调查,也常去他家吃饭。2012年6月我毕业到铜仁学院入职,他专门开车几百公里来看我,提醒我怎么把工作干好。”
黄柏权常对学生们说:“成绩是苦出来的,累出来的。亲身经历告诉我,只有‘像牛一样勤劳,骆驼一样有韧性’,一个人才可能取得成绩。”
对此,武汉市张家湾中学教师梁华深有感受。40年前,他在湖北省咸丰县第一中学就读时家境贫寒,是班主任兼历史老师黄柏权老师的关心和资助,使他顺利完成学业并考上大学。“这么多年来,黄老师始终在追求他的人生目标,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坚韧不拔。不能靠投机取巧,也不能急于求成,唯有扎扎实实去做,方能有所作为,这是我从黄老师身上学到的最宝贵的做人与为师之道。”
十年编纂一部大百科
身为土家族人,黄柏权对土家族文化有不一样的情怀。1982年,在武汉师范学院(湖北大学前身)读历史专业时,他第一次参加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学会学术会议,聆听何一民、吴永章等国内研究民族学大家的报告,自此对民族学研究产生浓厚兴趣。
大学毕业后,黄柏权被分配到鄂西南山区的一所中学任教,一干就是8年。在那里,他白天上课,晚上休息时就埋头研究民族学。他从微薄的工资里挤出钱,订阅了多本民族研究的杂志。1984年,他在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局(现民宗委)创办的《湖北少数民族》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土家族崇拜白虎的来历》,这给了他很大的信心。后来,他先后在县教育局和高校工作,对民族学的研究从未中断过,《土家族白虎文化》《湘鄂西土家族》等十多部著作、130余篇论文相继刊发。
2010年,他和土家族历史文化学者彭林绪倡导发起《中国土家族大百科全书》编纂工作。这项浩大的民族文化工程,得到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的大力支持,汇聚了全国200余位土家族研究专家、学者参与。编纂人员四十多次深入土家族聚居区进行田野调查和资料搜集,采访研究土家族学者30余人,录制土家族重要文化事项及传承人音像资料六百多小时,拍摄图片一万多张,记录保存了一大批真实鲜活的资料。2021年底,400万字的《中国土家族大百科全书》出版发行,得到历史文化学界和主流媒体褒奖肯定。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何强介绍,黄柏权教授在武陵民族研究方面贡献非常大,创造性提出了“武陵民族走廊”学术概念,系统地阐述了“武陵民族走廊”形成的背景、空间范围、主要通道、各时期的民族格局、民族互动交融的动因及影响、文化特征等,丰富了“民族走廊”学说,这一概念得到许多学者的认可。
投身文化遗产保护
眼下正值暑假,黄柏权依然忙碌。已过花甲之年,他依然保持着几十年来的工作习惯:天明即起,半夜才睡,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和年轻人一样拼。
在多年田野调查和研究后,黄柏权参与主持策划了湖北电视台大型电视系列专题纪录片《武陵土家人》。那时,交通通信非常不便,《武陵土家人》创作过程十分艰辛。为了完整展示土家族的历史、信仰礼仪、民间艺术等内容,黄柏权与团队长时间吃住在土家族聚居地。这部片子从2001年拍到2004年,用了近三年时间。2004年,共八集、长约300分钟的《武陵土家人》一面世,就凭借精良的制作,获湖北卫视展播,并获得由国家民委与中国作协联合颁发的“骏马奖”,国内民族学学者也盛赞有加。
黄柏权还积极倡导、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主持“武陵民族走廊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他深入鄂西南和武陵民族地区拍摄记录各类文化遗产资料八百多个小时,照片二万多张,参与二十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纪录片的拍摄和文本撰写。
针对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黄柏权提出建立鄂西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议,得到政府部门的采纳。他主持和参与的《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意见》《唐崖土司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宜红古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资料搜集与整理》《湖北民族文化现状调查》《万里茶道茶业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和《关圣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多项建议和课题,以及“车溪民俗村”、彭水鞍子苗寨、黔江土家十三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最美乡村建设规划”等十多个规划和策划委托项目,为促进湖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8年担任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后,黄柏权从全国各地引进国家级人才2人、省级人才8人,博士、教授40多人。聚合校内外资源,学院与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建立了文化遗产研究院,建立中国长江文化研究院、万里茶道研究院、江汉文明考古研究中心等平台,组建万里茶道研究团队,获批7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和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重点、冷门绝学和一般课题二十多项,省部级课题二十多项,科研经费达到3000多万元。湖北大学中国史学科软科排名,从2018年的全国第58位上升到2023年的第23位。在他的带领下,学院世界史和档案学获批一级学科硕士点;新开办文物与博物馆、文化遗产学、考古学等专业;获批中国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历史学和档案学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2023年,湖北大学获得国家文物局正式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资质证书,成为新世纪以来省内首家国家考古发掘团体资质的高校。
原文链接:https://ctdsbepaper.hubeidaily.net/pc/content/202408/13/content_284447.html